做招聘,什么最贵?

2021-05-07 理才云
招聘管理

很多人说招聘成本高,可以占到人工成本的5%-15%。但什么会这么高?高出来的成本,到底花在哪儿了?你真的清楚吗?

很多人说招聘成本高,可以占到人工成本的5%-15%。


但什么会这么高?高出来的成本,到底花在哪儿了?你真的吗?


如果你正为这个问题烦恼,往下翻,也许会有新发现~



做招聘,这项沉没成本看似最少,实际最贵



做招聘,花钱的地方有很多。但整体看,可以分为两类: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。


201.png


先看显性成本。在三类显性成中,渠道成本看似是最贵的



202.png


据智联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:作为企业招聘的主要渠道之一,招聘网站可以占到企业渠道选择的76%。


而近年,各大招聘网站的服务费水涨船高,基础套餐已经在1W左右,高级套餐2-4W不等(以上数据来自HR群友的小调查,仅供参考)


线上招聘成本不菲,线下渠道费用也高。


比如普通一个招聘展位,至少成千上万。做校招,单场费用(包括人力、差旅、物料等)基本也要上万。


渠道成本逐年攀升,倒逼企业向社交招聘、内推、自有渠道、人才库等方面发力。


可是,仔细一对比,你会发现:比起渠道,录用成本其实更贵。尤其是人力成本。


203.png


因为招聘不是一个人的事,从专员到招聘负责人,从业务部门到BOSS,都可能是决策者。


一个普通岗位的招聘决策,至少是两级。而重要岗位的招聘,决策层基本在三级以上。


按传统的看100份简历,约面50人,实际到场可能只30人,每人初试复试1小时来算:


一个招聘HR,在每个候选人身上就需要花费0.5个工作日的时间。搞定30场面试,可能就要2周。


因为招聘存在各种变数和分歧,如果迟迟没招到合适人选,不仅是HR,业务部门和公司高层在这方面的成本投入也会直线上升,再乘以每人的薪资……


一场低效的招聘,损耗的人力成本可能数十万上百万


另外,当所有的招聘动作并没有指向一个很好的结果,或接下offer的候选人爽约,再或者新员工入职后马上离职,招聘工作还需要重新开始。这块的重置成本,相当于花出去的钱还要以N倍递增。



这点没做好,招到人比没招到,成本更高



显性成本,大家都能直观感受到。招聘过程中常被忽视,但又可能造成致命伤的“隐性成本”,才更需要注意。


204.png


常见的隐性成本,也可以分为两大类:时间成本和风险成本。


时间成本,上面和大家已经估算过。因为招聘流程复杂,加上大家都想好中选好,优中选优,一场招聘做下来,短则一周,长则数月的,不在少数。


而招聘时间的延长,对应的不仅是人力成本,还有岗位长期空置,可能给正常的业务开展造成的损失。


但这些,和错招可能带来的风险成本相比,可能根本不值一提。


错招带来的首要风险,就是其他优秀候选人的录用机会被挤掉,即机会成本的丧失。


其次是用工风险。比如胜任力不足、工作失误、团队协作难、性格障碍等可能带来的业务损失以及劳动关系的紧张或激化。


最近一HR群友就吐槽:


自己最近好不容易招到个新人,面试时表现不错,入职后却让人大跌眼镜。公司有意将其在试用期开除,还额外补偿了半个月工资。没想到对方不同意,在网上狂喷,还把公司告上了法庭。


法院驳回后,他依然不折不挠,说要死磕到底。


公司哑巴吃黄连,既惹了官司,事后还得重招。这样的招聘,这位朋友表示不想再有第二次……


另外,错招加剧的离职异动,不仅对当事人,对内部其他员工,也会带来不利影响。



从内到外,有效控本提效




在以上两大类成本中,除了渠道、人员、测评背调、办公损耗、物料制作等硬性投入,其实很多是可以有效降低和规避的。


205.png


比如时间成本。


一般招聘HR从多渠道发布JD到下载、筛选简历,最快也需要几小时


借助一些智能化的招聘工具,一键能多渠道批量发布和刷新职位、自动推荐优质简历,可能几秒钟就完成了


再比如面试筛选。传统面对面评估,需要提前安排时间、会议室、协调人手,常规提问,每人就可能花上30-60分钟。


通过提前预置面试题库,将招聘可能需要考察的颜值、口语表达、知识能力、价值观等作为评估权重,利用daydao视频面试批量做一轮初筛。


人机协作,千人同时面都不成问题。而且保障招聘质量的同时,效率能提升数倍不止。


AI辅助招聘,“让一个人,做好群人做的事”成为可能,帮助大幅降低人力成本。


但提升招聘精度,招到最合适的人,尽量减少用工风险,会是更大的降本,也是做好招聘的终极所在。


怎么做好这一点?


把好简历关,是基础。如何识别注水简历,从中挑选出高匹配者,有工具可用。但很多时候还得看HR的专业水平,以及靠以往经验,练就的一双火眼金睛。


把好面试关,是关键。为了避免招错人,招聘前期明确对方需求,加强对候选人的岗位胜任力、职业兴趣、规划、格特质等方面的考察,能为后期规避很大一部分风险。


最后一关,是背调。一个人的简历和谈吐可能造假,但以往的经历、同事评价、成果口碑等,是很难造假的,这也需要HR透过表面找本质,将潜在风险扼杀在摇篮里。


当做好以上几点,招聘将不再低效,所有努力,也终有回报。


-END-


参与讨论
0.0834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