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职业模式——复业

2017-03-23 闫轶卿
培训发展综合管理

这个时代的变化很多,其中之一就是:无法再以一个特定的职业标签去定义一个人......

这个时代的变化很多,其中之一就是:无法再以一个特定的职业标签去定义一个人


邻居的全职妈妈,开着淘宝和微店,整屋的货物,讲起市场、物流、客服头头是道,在家看娃也轻松月入过万。搭辆优步顺风车,和司机一路聊聊,这哥们儿居然是隔壁一家上市公司的同行。参加行业会议,同桌偶遇,感觉面熟,一加微信,才知道她除了是公司高管外,还是某公益组织的理事。


曾几何时,国家的法律和企业的规章都严禁员工从事第二职业,即“副业”,这也成为一个职业道德的禁区。企业一般采取高压政策,一旦发现这类员工,轻则通报批评,重则开除走人。但是,这几年以来,随着互联网等新型产业的发展,这个禁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颠覆了。


作为个人,早已不受劳动合同或企业的约束,可以选择跨越式的职业生涯。做技术的因性格开朗,下一份工作可以换成销售;在房地产业做的,可以转行去电商企业;甚至一年换两三个工作的也很常见。职业生涯不再只有一个定式,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转换技能、转换公司、转换行业。


如果想打零工、挣更多的钱,学习、工作外的业余时间可有很多选择。实名注册一下,上下班途中就可做优步顺风车司机,除了有人聊天,还可小挣外快。喜欢读书,可业余接掌阅编辑的活,边读书、边整理电子书稿,读书、挣钱两不误。如果是写手,网络小说尽情写,一旦红了,名利双收。谋生早已不止一种手段,个人职业中的双重或多重身份已经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现象。


还有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朋友圈。爱好瑜伽的职业人士参股到朋友的瑜伽店,周末还当瑜伽教练。咖啡店主空了就组织登山徒步,并成为驴友社的发起人。严谨好学的IT男业余喜欢研究网上的技术难题,收徒N多,并成为大咖级的网红。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,个人的工作与生活都在向前延展,不再界限分明,而是融为一体。


与此同时,企业也在发生着巨变。新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产品研发转为平台战略,新型指数型组织的重要特点之一,就是大批的非雇佣员工。滴滴没有车,只是一个叫车信息平台,但大量的司机为滴滴工作。微信没有货,只是一个沟通信息平台,但有大量的微商在用微信交易。Airbnb没有房,只是一个出租信息平台,但有大量的房主靠出租挣钱。


传统的企业也在变革中,海尔的去中层化、华为的清退35+员工、多家企业的裁员潮,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水涨船高,企业已经无力为员工养老。在企业寿命越来越短的同时,企业对员工的稳定已经不再期望或承诺,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投入产出比,正在逐步期望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互利互惠的联盟关系。说白了,有价值时互相利用,没价值了,谁也别赖着谁!


当个人不再受制于一个行业、一个企业,当企业不再雇佣大量正式员工、不再承诺保留员工,这些变化就催生了一种新的职业模式——“复业”。


此“复业”非彼“副业”!原来的“副业”指主业之外的零工,往往是非技术含量的工作,主要目标是补贴家用或赚点零花钱,而且,“副业”一般不会花太多的时间或转为主业,否则,就会被认为“不务正业”。现在的“复业”则是指两份以上的职业,可能是同时在两个以上的单位工作,也可能是拥有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职业角色,这些职业没有主次之分,也不以挣钱多少作为唯一的评判依据。


随着“复业”这种新职业模式而来的,是机遇,更是挑战。对于有些人来说,可能是进入了最好的职业模式,事业与爱好兼顾、工作与生活兼得,名利双收、如鱼得水。但是,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,战战兢兢、无异羊入虎口,感觉职场更加险恶,不仅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,更失去了组织曾经的心理依托。


在“复业”的新职业模式下,我们该怎么办?


如果有孩子,就不要再逼孩子学习那些不喜欢的学科,而是应该鼓励他多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。因为,未来他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职业,终其一生,只有不违背自己内心选择的职业,才会成为适合他的好职业。


如果有孩子,就不要再阻拦他的业余爱好,只要适度引导就好。因为,未来业余爱好也将可能成为复业中的一个方向,不仅仅是为了挣钱,是为了让他的人生更加平衡、幸福。


如果有孩子,就不要再替孩子做专业或职业上的选择,还是应该让他从小学会如何选择与放弃。因为,他未来的职业和发展将只能靠他自己的积累与选择,组织将不会因他的技不如人而怜悯他。


如果已是职场中人,有N年的工作经验,走过一家或几家单位,“复业”这种新职业模式或许会冲击到你,或许不会,你会安然干到退休。但是,时代的脚步总不会停留,我们的确需要做些准备,更多是为了自己!


最先要做的就是心理准备。不要以为企业会一直需要你,不要以为单位已经为你设计好发展路径,更不要在舒适的岗位上日复一日!企业变革如大厦将倾,最先抛弃的往往是那些在舒适区呆了太久的员工!


提升技能和发现机会是职场最需要做的两件事。技能的更新是不可断的,活到老、学到老在现在的时代更加契合。时刻关注社会、行业、企业的动向,发现与自己有结合的机会,当动即动,机不可失!


还有,就是关注自己的业余爱好与工作的结合。现在的职业或许是你喜欢的,或许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,都没关系,多年的职业积累总会触类旁通,让你找到两者的相通处。这会让你内心更强大,也为你适应未来及接受变革做一个坚实的准备!


参与讨论
0.0781s